书名:《大洼山》
A+ A-

收割完了麦子,就到了开学的时候。

晚生七岁了,到了该上学的年龄。

他心里高兴,但也默默地发愁。要上学,就得交学费,学费去哪里找呢?他知道,家里是拿不出来钱的。

开学已经两天了,晚生依旧待在家里,还是凑不齐上学的费用。

不得已,长根卖掉了家里的猪,晚生才走进了学校的大门。

大洼山的六斤、勾娃都和晚生一样的年纪,每当上学和放学的时候,大家就走在一起,上课的时候,也在同一个教室。

上学、放学的路上,他们有玩不够的游戏,一直玩到各自的家门口,才依依不舍地去干大人们安排的农活。

晚生虽然起名叫晚生,但是在他们三个人之中,年龄却是最大的一个。

他在夜里出生,所以,取了个小名叫晚生。

六斤比晚生小一些,出生的时候,稳婆估摸是六斤,于是就叫六斤。

勾娃最小了,生下来就哭哭闹闹,不太乖巧,便随了乡里的规矩,在大场上勾过魂儿,就起名为勾娃。

那时节,家家户户的生活条件都不好,吃喝很随意,能够填饱肚子就行。

一天里,各家上学的娃儿早上在家里喝一点粥饭,便拿了馍馍和水壶去学校。条件好一点的,就拿白面做的馍馍,要是逢年过节,就会在烙馍的时候加点油料进去,那便是一年里也难得吃上几回的油馍了。

油馍稀罕得很!

晚生和大多数人家的孩子一样,每天拿着用糜子面做的馍上学。这种馍在做的时候,用热水烫了,调成面糊,盛在碗里,上锅蒸熟,做好之后便成了一个碗的形状,于是就叫作“糜面碗坨”,倒也形象。

“糜面碗坨”看起来好,吃着不咋地,毕竟是粗粮,吃得多了就腻味。可是如果肚子咕咕地叫上一阵,就还是得吃。

“糜面碗坨”是大多数孩子会带到学校的一天的口粮。

有时候,也会看到班里有极少数带油馍的孩子。他们也明白,那油馍是从人家一家人的口粮里省出来的,哪会分享给同学呢?

对他们而言,吃油馍是一种奢望啊!

学校的操场边上有一间破烂的土坯房子,那是村里的仓库,但里边却只有成群的老鼠跑来跑去,吱吱地乱叫着。

一天,突然来了几个大人,抬着一个大铁桶,停在了库房的门口。

晚生他们看到大人们先把那个房子刷扫了一遍,接着就把抬来的铁桶放在了里边。

他们临走的时候,还在厚实的门框上加了一把铁锁,他们又给校长嘱托了一番,就离开了。

那里边放的是什么珍贵的东西?这立刻成了孩子们惦记的对象。

放学的路上,晚生和伙伴们猜想着仓库里面会是什么。

会是吃的东西吗?

等到一路的同学们都走散了,只剩下了晚生、勾娃和六斤时,六斤偷偷地给他俩说:“我下午去撒尿,听到了校长和干部说话,干部说库房里放的是村里的一桶清油,让校长看好。”

“是油?”晚生和勾娃跳了起来。

“是油!”

他们欢呼了。

油对他们来说,诱惑力实在太大了。现在就有一桶油好端端地放在那里,他们怎么会不激动呢?

对于长期见不到油水的孩子,这也许是来自本能的渴望。

那怎么才能尝到库房的那桶油呢?想要进去,可门却被铁锁牢牢锁着啊。

晚生和六斤、勾娃商议后,建议让身材瘦小的勾娃从破了的木窗格子里挤进去。

过了一会儿,天色晚了,黑乎乎的,什么也看不清楚。

晚生、六斤和勾娃他们等家人睡着了,就向那间放油桶的房子去了。

他们一路小跑,很快就来到了房子跟前,窗子实在太破了,轻轻地一推就开裂了。

勾娃进去后,拧开了油桶的盖子,一阵沁人心脾的油香味弥漫开来,他们霎时忘记了身在何处,飘飘然如坠云里雾里一般。

突然,墙角处传来一阵吱吱乱叫声,让他们从沉迷的梦境中猛然惊醒。

原来躲在屋子角落里觅食的老鼠也嗅到了香味,四散跑了开来,你追我赶地,在他们脚下乱窜起来。

晚生他们急忙舀了半瓶油,就赶紧拧好了油桶的盖子,溜出了房子。

房子里传来老鼠吱吱的叫唤声,在静谧的夜晚显得特别的刺耳。

回来的路上,晚生他们一边走,一边尝着油的味道,此刻,他们的心中有一种说不清的滋味,是甜的,还是酸的?他们也说不清楚!

晚生回到家里,家人还在熟睡之中。

劳苦了一天的父母睡着了,即便是天塌下来,可能也不会惊醒他们。

这个夜晚,晚生做了一个奇怪的梦。

在他非常熟悉的学校,许多同学都围在他的身旁,脸上充满了期待。在同学们的注视下,他悠然地从自己的饭包里拿出了一个个大大的油馍,把它们分给了身旁的同学,那些油馍散发着浓浓的油香味,浓郁的香味在教室里散发开来,大家的脸上挂着甜甜的笑容……

“晚生,赶紧起,要迟到了!”

十月催促着。

晚生从梦中惊醒过来,嘴角还挂着笑意。

他多么希望留在梦中多享受一会儿,但是还是得背着糜面碗坨去学校。

他们常常想起那个夜晚,这是他们一生都无法忘记的事,也是无法忘记的味道!

  1. 上一章
  2. 目录
  3. APP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