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:《没准备好的代价》
A+ A-

他调用起数据标注员的职业本能,开始对这些信息进行「清洗」和「预处理」。他剔除那些明显是复制粘贴、毫无新意的重复内容;他标记出那些情绪化、缺乏事实依据的臆测;他重点关注那些提供了具体时间、地点、人物等细节,并且能够与其他信息源相互印证的片段。「必须找到源头,找到那些被刻意操纵的痕迹。」他这样告诉自己。那篇来自「都市快眼」的、将他迅速钉上「嫌疑人」耻辱柱的「独家爆料」,始终像一根毒刺般扎在他心里。他坚信,那绝不是一篇简单的八卦新闻,其背后必定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。他开始重点分析「都市快眼」这家自媒体。他翻遍了它所有的历史文章,试图从中勾勒出其运营者的画像和行为模式。他发现,这家媒体的「爆料」往往集中在一些能够迅速吸引眼球的社会热点和桃色新闻上,行文风格极尽煽情和夸张之能事,而且特别擅长利用笔法,在字里行间植入某种倾向性观点,巧妙地引导读者情绪。其评论区也常常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,质疑和反对的声音很容易被淹没或删除,这让他越发怀疑其背后有专业的团队在运作。「要找到你,就必须先找到你的『窝』。」林辰盯着「都市快眼」那俗气的 LOGO,眼神变得锐利起来。他尝试了各种常规的网络溯源手段。查询其网站域名,结果毫无意外地显示注册信息已被隐私保护。这就像是在迷宫中遇到了一堵高墙,看似无路可走。但他没有气馁。做数据标注的时候,他经常会遇到一些图片模糊不清、信息残缺的情况,需要反复比对、多角度验证才能得出结论。这种与「不完美数据」打交道的经验,让他养成了不轻易放弃的韧性。接下来的工作,才是真正的考验。他像是在一个庞杂档案室中搜寻特定卷宗的书记员,耐心地输入、查询、比对。时间也在不知不觉中流逝,窗外的天空已经泛起了一丝晨光。此时的出租屋内,空气因为长时间没有流通而显得有些浑浊。林辰的眼睛酸涩肿痛,布满了红血丝,大脑也因为长时间的高度集中而有些昏沉。他灌下一大口冰冷的浓咖啡,强迫自己振作起来。他知道,黎明前的黑暗往往是最难熬的。就在他快要被一堆枯燥的数据淹没时,一条来自某个不起眼的 IT 技术交流论坛的旧帖子,像一道微弱的光芒,吸引了他的注意。那是一个几年前的讨论帖,主题是关于某家本地机房的网络质量问题。在帖子的众多回复中,有人抱怨说,网络非常不稳定,恰好就包含了林辰正在追踪的「都市快眼」的服务器!更关键的是,发帖人无意中提到,与他们公司共享这个倒霉,还有一家叫做「迅驰传媒」的公司。「迅驰传媒!」林辰的心脏猛地一缩,睡意瞬间被驱散得无影无踪。他几乎是颤抖着手,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了这个名字。搜索结果页面上,「迅驰传媒」的官方网站链接赫然出现在第一条。网站的设计中规中矩,透着一股商业公司特有的精明和浮夸。林辰迫不及待地点了进去,目光在页面上快速扫视。在「公司简介」和「业务范围」这些栏目里,他看到了诸如「品牌形象塑造」、「网络舆情引导」、「危机公关处理」等字眼,这让他心中的猜测又加深了几分。他的鼠标最终停在了「合作伙伴」或「成功案例」这样的栏目上。他屏住呼吸,仔细地在那些密密麻麻的客户 LOGO 中寻找着。终于,一个他再熟悉不过的、蓝底白字的鹿形 LOGO,像一根针一样刺入了他的眼帘——那是「鹿通通集团」的标志!找到了!尽管这仍然不能百分之百地证明「都市快眼」就是「迅驰传媒」的马甲,或者「迅驰传媒」直接参与了对他的污蔑,但这其中的关联性,已经昭然若揭!一家为「鹿通通」提供舆情管理和危机公关服务的公司,恰好运行着那家最早、也最积极地向他泼脏水、同时又极力维护「鹿通通」形象的八卦自媒体!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巧合?林辰感到自己的血液在加速流动,手臂微麻。一种混杂着愤怒和兴奋的情绪在他胸中激荡。他仿佛看到了那张无形的大网背后,一只若隐若现的黑手。这不再是他个人的臆测和怀疑,而是基于数据的、可以被追溯的线索!这个发现,如同在漆黑的迷宫中点亮了一盏油灯,虽然光芒微弱,却足以让他看清脚下的方向。他知道,自己正在逼近那个被刻意掩盖的真相。林辰并没有沉浸在阶段性胜利的喜悦中太久。因为他清楚,仅仅找到「迅驰传媒」这条线索,还远远不够。他需要更多的证据,更核心的信息。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,重新梳理思路。既然「鹿通通」及其外包公关公司如此急于将他塑造成一个「心怀不满的危险分子」,那么他们真正想掩盖的,又是什么呢?是赵启明之死的真相?还是赵启明本身发现了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?带着这个疑问,林辰再次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关于赵启明的碎片化信息。这一次,他不再局限于新闻报道和社交媒体上的公开讨论,而是开始尝试挖掘一些更深层次、更隐秘的角落。他开始有意识地搜索与赵启明相关的、可能发布在一些科技类、商业评论类、甚至是他母校校友论坛等相对封闭或专业的平台上的信息。他尝试用赵启明的名字、可能的网名、以及他可能关注的技术领域关键词进行组合搜索。

大多数时候,他找到的都只是赵启明作为商界精英的一些公开履历、演讲稿、或者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商业评论。就在他快要放弃这种大海捞针式的搜索,准备换个方向时,在一个关注度极低、界面简陋、几乎快要被人遗忘的小型计算机技术爱好者论坛里,一条发布日期显示为赵启明出事前半个月左右的帖子,引起了他的注意。帖子的标题非常普通,是关于「分布式系统架构优化」的技术探讨。然而,在帖子下方一长串技术性回复中,夹杂着一条极不起眼的、只有短短两三行的评论。这条评论的 ID 是一个看起来像是随机生成的乱码,头像也是默认的灰色小人。评论的内容是:「楼主的分析很精彩。但说到系统优化,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:当算法的优化目标与人性和社会伦理产生冲突时,我们作为技术的构建者,应该何去何从?前几天在一个私密的技术分享会上,听到一位前辈匿名分享了一篇关于『AI 伦理边界与大型科技平台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』的深度思考长文,其中对当前某些主流算法为了追求极致效率而牺牲用户隐私、甚至制造信息茧房、加剧社会撕裂的现象,进行了非常深刻的批判。可惜的是,那篇文章刚分享出来没多久,链接就失效了,连那个分享会的小组群也莫名其妙地解散了。现在想找那篇文章的原文,简直比登天还难。不知道是不是触碰到了什么禁忌,让人不寒而栗。」林辰逐字逐句地读着这条评论,每一个字都像重锤一样敲击着他的心脏。「算法的优化目标与人性和社会伦理产生冲突……」「AI 伦理边界与大型科技平台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……」「追求极致效率而牺牲用户隐私、制造信息茧房、加剧社会撕裂……」「匿名分享……链接失效……小组群解散……触碰禁忌……」这些词语,像一把把钥匙,瞬间打开了他脑海中无数尘封的记忆和被刻意压抑的思考。他想起了自己在「鹿通通无限」做数据标注员时,那些被「天眼」系统无情监控、被冰冷算法判定为「消极怠工」的日子。他想起了那些为了追求更高的「接单率」和「准点率」,而在城市中亡命飞驰的外卖骑手。他想起了那些被大数据精准画像后,不断被推送各种消费陷阱和低俗信息的用户。难道……赵启明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?并且试图对此进行反抗或揭露?那篇被删除的「深度思考长文」,会不会就是赵启明的杰作?他选择匿名分享,是不是因为知道自己要揭露的东西太过敏感,会触动「鹿通通」这个庞然大物的核心利益?而文章的被迅速删除和小组群的解散,是不是也从侧面印证了,有一股强大的力量,在极力阻止这些思考和声音的传播?林辰的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。他立刻尝试点击那个留下评论的匿名 ID,希望能找到一些线索,但对方的个人主页空空如也,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信息。他又尝试在那个小型技术论坛里搜索与「算法伦理」、「平台责任」相关的关键词,结果与评论中所说的一样,一无所获,仿佛所有相关的讨论都被一只无形的手抹去得干干净净。这条评论,就像一个幽灵,在数据的迷宫中若隐若现,指向了一个更加黑暗、也更加危险的核心区域。林辰知道,自己可能已经触碰到了这起案件最本质的东西。赵启明的死,或许不仅仅是简单的仇杀或情杀,更可能是一场因为触动了庞大利益集团的「逆鳞」,而引发的「定点清除」。而他自己,一个无意中闯入这个漩涡中心的小人物,之所以会被如此迅速地推出来当替罪羊,或许就是因为,他手中那份赵启明临死前都想送出去的文件袋里,藏着足以引爆这一切的秘密!想到这里,林辰感到一阵毛骨悚然,但与此同时,一股前所未有的斗志也从他心底升腾而起。他知道,前方的道路将会更加艰难,更加凶险,但他已经没有退路,也绝不会退缩。他看了一眼窗外,新的一天已经开始了。

而在这座数据的迷宫中跋涉,也才刚刚开始。他必须找到更多证据,必须将这些看似孤立的线索串联起来,编织成一张能够揭露真相的网。无形之墙五月十三日(清晨)在捕捉到了一些线索后,林辰并未感到丝毫轻松。恰恰相反,调查过程中的些许发现——「都市快眼」与「迅驰传媒」之间那条若隐若现的利益链条,以及那条暗示赵启明可能因触碰「算法伦理」禁区而招来杀身之祸的匿名评论——如同在他平静的湖心中投入了几颗巨石,激起的涟漪反而让他对整个事件的复杂性和对手的强大有了更清醒、也更令人不安的认知。这些事情让他明白,仅仅依靠网络上的调查,是永远也无法触及真相坚硬的内核的。那些虚拟的证据链条,随时可能因为对方的警觉而被一键删除,不留痕迹。重返云溪谷!!!这个念头一出现,便像一株疯狂生长的藤蔓,紧紧刺进了林辰的神经。当然,恐惧是本能的第一反应。特别是那个充斥着暴雨、惊惶与死亡气息的夜晚,早已在他记忆深处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。赵启明那栋在黑暗中若隐若现的豪华别墅,此刻在他想象中,已然化作饕餮,无限地进行吞噬。而他一个被警方「重点关照」、被全网「通缉」的「嫌疑人」,再次踏足那片是非之地,无异于自投罗网。他甚至可以想象到,自己会暴露在多少人的视野里,只要他稍有动作,便会被瞬间社死。「但是,去了又能怎样呢?会比现在更差吗?」深夜,林辰蜷缩在冰冷的出租屋角落,烟雾缭绕中,他的眼神却异常清明。坐以待毙吗?等着警方找到真相?还是等着「鹿通通」良心发现,撤销对他的污蔑,恢复他的账号?这些都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幻想。他比谁都清楚,在这个冰冷而残酷的现实社会,没有人会真正为一个无权无势的底层小人物的命运负责。能救他的,只有他自己。更何况,他已经没有退路了。母亲在电话中那一声声压抑的哭泣,父亲那双因病痛和忧虑而日渐浑浊的眼睛,以及医院催缴单上那个冰冷的数字,像三座大山,压得他喘不过气来。他必须尽快洗刷自己的冤屈,恢复清白,重新找回生活的来源。他不能让这个家,因为他而彻底崩塌。「风险……哼,最大的风险,就是在这里等死!」林辰狠狠地将烟头摁进已经满了的烟灰缸,眼中闪过一抹近乎疯狂的决绝。他开始像一名即将奔赴战场的士兵一样,为这次凶险的「故地重游」做着近乎偏执的准备。他反复研究着导航的地图,将每一个可能的监控点、每一个可能被人忽略的角落、甚至每一条可能的逃生路线,都在脑海中预演了无数遍。他翻箱倒柜,找出了一套自己平时绝不会穿的、最不起眼的深灰色旧运动服,又从楼下地摊上买了一顶能把眉眼都遮住的廉价棒球帽,以及一沓最普通的一次性医用口罩。他仔细检查了自己身上所有可能暴露身份的物品,确保不会留下任何指纹或痕迹。他甚至还提前演练了几套如果被保安盘问或者被路人认出时的说辞,尽管他知道,在真正的危险面前,这些小聪明可能根本不堪一击。最终,林辰选择了一个周三的下午。根据他对城市生活节奏的观察,这个时间段通常是一周中最平淡无奇的时刻,大部分人都在按部就班地工作或学习,高档社区的安保也往往会因为长时间的平静而有所松懈。他没有选择任何交通工具,而是提前两个小时便从出租屋出发,步行前往。他需要足够的时间来观察路况,熟悉环境,并尽可能地将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佳。

  1. 上一章
  2. 目录
  3.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