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潘对案发现场所有的五团纸巾进行了检验。
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果:五团纸巾之中,竟然有三组不同的DNA。
这意味着什么呢?
意味着有三个人用过这些纸巾。
我们连忙叫技术科,对三组DNA进行分离对比。
几天后,出来结果了,第一组是死者丈夫刘晖的。
这没问题,毕竟两人在同一屋檐下生活过。
另外一组对比到的却是一位老人。
是隔壁的老太太,刘晖说她曾经来过家里做客,应该是用纸巾擦过嘴。
刘晖和老人都被排除了嫌疑。
也就是说,纸巾上第三组的DNA对比不上。
线索就此断了。
「给我来根烟!」老潘说。
我给老潘点上,他立刻吞云吐雾起来。
看着他吐出的烟圈,我忽然打了个激灵。
「我们重回案发现场勘查!」我连忙拉起老潘,直奔案发现场。
在案发现场,我们又发现了一枚烟头。
我们顿时双目放光。
「好小子,果然是侦查的料子!」老潘开心地笑了。
我非常激动。
因为烟头是含在嘴里的,那就是说,能够再度提取到DNA。
很快,老潘提取的结果出来了。
这次,果然有了发现。
烟头经过检验,得出来的这个DNA,与纸巾上的第三组DNA对比上了。
由于这组DNA不是混合的,可以放在库里去对比搜索。
但是,数据库里的数据量比较少。
加上当年的技术限制,我们最终一无所获。
此时,另一组队员在走访的过程之中,发现了另外一条线索。
在被害人隔壁的老太太说,在案发当天,曾经看见一个可疑的男人进入那间房子。
「那人嘛……大背头,叼着烟从我面前走过,进入了那个房子。」
回想犯罪现场的烟头,再想着老人口中所说的那段时间,几乎吻合。
我推断这个男人就是第一嫌疑人。
根据老人的描述,我们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了画像。
主要的特征有两个:四五十岁,梳大背头。
我们根据画像的人物特征在案发现场附近,甚至扩大范围展开了多日的侦查。
但犯罪嫌疑人的特征比较普遍,再加上没有任何公共视频作为辅助。
侦查工作仍然以失败告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