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:《沈知漪贺臣寅》
A+ A-

张爱玲曾写道:

“娶了红玫瑰,久而久之,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,白的还是‘床前明月光’。”

对于我的政委丈夫贺臣寅来说,我就是那抹蚊子血。

而他的白月光躺在一方墓碑下,就轻而易举地将我和他困了许多年。

……

贺臣寅升任华北军区政委,部队开大会进行表彰。

为了给他庆祝,我准备了手捧花和亲手制作的一只机械手表。

更提前半个月,在饭店定了桌子准备请他的战友们一起热闹热闹。

可我拿着礼物上台时,话才刚开口:“臣寅,恭喜……”

贺臣寅就直接接过捧花和礼物:“谢谢。”

他淡声道了谢,看都没看我的礼物。

结婚五年,他还是这样客套又疏离。

我被他的态度刺了一下,一时不知道该作何反应。

“来,大家一起合影留念!”

军区记者招呼着,领导们笑呵呵地上台,特意让我和他两口子一起站在中间。

我只能压下情绪,迅速牵起一抹笑,和他一起看向镜头。

就在这时,不知从哪飞来一只白色的蝴蝶,绕着贺臣寅翩跹盘旋。

贺臣寅目光紧紧盯着那只蝴蝶,似乎有些不可置信。

直到蝴蝶缓缓停在他胸前奖章上的瞬间,他彻底红了眼圈。

在场其他人都惊叹地看着这一幕。

有领导感慨地说了一句:“似是故人来呀……”

我看着这命运般的画面,眼中也渐渐噙了泪水。

我们所有人都没有提起那个名字,可一只小小的蝴蝶,就让大家同时想起了她。

那个在七年前,用自己的生命救下贺臣寅的烈士——军医姜笙。

所有人心里当之无愧的白月光。

贺臣寅小心翼翼地转动身体面向镜头,第一次笑得像个得到了糖的孩子。

好像对他来说,得到表彰升迁,都不如姜笙的灵魂化作蝴蝶停留一瞬。

我逼着自己移开目光,强迫自己笑得灿烂。

合影结束,蝴蝶也飞走了。

我看着贺臣寅怅然若失的表情,强打起精神主动开口。

“臣寅,我订了饭店,约了战友们一起给你庆祝,你……”

话没说完,贺臣寅失魂落魄地摇了摇头:“不了,你们去吧。”

说完,他就匆匆出了会场。

我被留在站在人声鼎沸的热闹礼堂,难堪得快要喘不过气来。

战友们面面相觑,主动上前安慰我。

“知漪姐,你别太介意,姜笙同志和贺政委青梅竹马,又为了救他牺牲,他肯定过不去这个坎,但你才是他媳妇……”

每次贺臣寅因为姜笙把我丢下,都会有人这样劝我。

从我到东南军区第一天起,我就听说过贺臣寅和姜笙之间的事迹。

可当初是贺臣寅主动找人来帮我跟他说媒。

也是他亲口说:“逝者已矣,人总要往前看。”

是啊,该往前看了……

我收回思绪,对大家说:“没关系,这顿饭就当是给我自己的践行饭吧。”

在大家震惊的目光中,我解释道。

“我已经申请了调去西北文工团,半个月后就出发。”

有人诧异地问:“这么突然?那你和贺政委……”

我摇了摇头:“这件事,我想自己跟他说。”

战友们满脸惋惜,但还是都答应了帮我保密。

正好明天休息,我们去大吃了一顿。

为了发泄情绪,我喝了不少酒,回家时脚步都有些虚浮。

贺臣寅还没回来,我独自回到漆黑死寂的屋子,心情渐渐落了下去。

我打开灯,光线亮起的瞬间,我就和对面供桌上的遗像对上了眼。

黑白照片上,一身白大褂的姜笙对着我微笑着,明亮的双眼仿佛蕴含着无尽温柔的力量。

而我和贺臣寅的结婚照,就挂在她遗像的上方。

我们结婚那天,贺臣寅将我一个人留在房间里,却在她的遗像前默默坐了一整晚。

这五年来,每个来我们家的人都会被这一幕惊得愣在原地。

而后,就是朝我投来隐隐同情的目光。

而贺臣寅也习惯了每天回家时,给她带她爱吃的水果糕点,再将遗像仔仔细细擦拭一遍。

无数个瞬间,我都忍不住心生怨气。

可每次对上姜笙那双温柔的眼睛,我就什么怨都生不起来了。

她本身就是很好很好的姑娘,更是为救战友牺牲的烈士。

我这个活着的人,确实没资格有怨言。

何况无论是人还是照片,她才是先来的那一个。

我走上前,细细擦拭着姜笙的遗像,第一次学着贺臣寅那样对着照片轻声开口。

“姜笙同志,五年过去,你依旧在贺臣寅的心上熠熠生辉。”

“但我这个后来者,要回归人海了。”

  1. 第一章
  2. 目录
  3. 下一章